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理想的旅行

——我的原创旅行文学

 
 
 

日志

 
 
关于我

旅游学者。追随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的旅行精神, 用163个字记录每一次旅行, 成就《新徐霞客游记》

站在远处看琴园  

2011-04-23 19:03:47|  分类: 文选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站在远处看琴园 - 徐霞客 - 理想的旅行

 

站在远处看琴园 - 徐霞客 - 理想的旅行

 

谭冰波 

       其实,穿过一条林荫道,拐一道弯,再前行百米,就可以看见那个古旧的门洞以及那两个被风雨斑驳的行楷“琴园”。 但是我还是更愿意站在远处——或是临湖的窗子,或是居高的房顶,用视线去观望琴园。不仅仅因为视线是距离的产物,也不仅仅我渴望拥有一段与琴园的距离。

       记得有一则论地的短文是这样说的:世上有三个地方,一个是故乡,一个是他乡,还有一个是驿站。故乡是那种无论你什么时候回去,她都无语地接待你的地方;他乡你是陌生人,而驿站你只是一个过客。 而琴园,大致就是第三个地方了,那种连接着故乡和他乡的地方,尽管很边缘,却是你不得不经过的风景。

       在湖大,那种你不得不经过的风景委实不多,琴园她就静静地伫立在平静的湖水和喧闹的校园之间,总会在不经意间温柔地触动你心中的一根弦,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她。然而,你总也走不进她,她并不拒绝你的热情,却总让你适时的冷静。因为琴园不是故乡,而仅仅是一处风景。站在窗前,视线所及就是那片微波助浪的湖水,拂风撩蝶的垂柳,还有泥土的堤岸上随意生长的野草和小花。脑子里想着曾经名动江城的“琴园十六景”,眼里丝毫看不见琴园如今的荒芜和失落。或许,在隔岸不夜的灯火里,琴园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思想者,清醒而寂寞地拒绝着都市的繁华和喧闹。

       水月亭是翻修之后的样子,从莲花池的一边穿池而过,左右曲折的廊子像两条修长的胳膊自然而优雅地伸向两岸的树影柳枝间。造就琴园的任桐写道:“故乡亦有湖山,都亏几段柳堤锁住烟景;此处正多水月,忽听几声芦笛吹断夕阳”。 也是过客,只是在漫漫的旅途中留下了这园子,留下了这些并不迷人却总能动人心弦的景致。它们就像流水一样,在悠长的岁月中,从我浮躁而日渐复杂的生命里流过,那层在都市里积淀下来的厚重的灰尘被冲洗走了,我于是得以重新看到我自己的样子。

       湖大终究拒绝不了浮世的喧哗,我想我也是。所幸的是还有琴园,每每于窗前楼顶远望,或是坐卧于树底廊间冥想,都能让心一点点沉静下来,不动声色地回复到它本来的样子。 我想我还是无法真正喜欢上这个琴园,在我的生命中,她只是作为一个驿站在我旅途的一隅,我们终将分开。可是注定了她要在我虚妄的生命里留下永恒的印记——那种有些潦草的、孤独的美;那些安静的、漫不经心的守望。也注定了我只能站在远处去看,永远也走不进她的灵魂,也永远无法与她告别。 然而,在不经意间,琴园却已走进了我的世界,至少在这所大学的四年,它将毫不费力地控制我的视线,使我一打开窗子,就再也看不到别处。

 

注:琴园,建于1917年春,占地3.75公顷,是清代湖北道员任桐仿《红楼梦》中大观园所筑。任桐字琴父,因酷爱沙湖风景,故在沙湖附近择地筑园,以其字命名。琴园的园林建筑,沿袭了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建有“听雨楼”、“湮雨亭”、“山外楼”、“出尘阁”、“卧雪轩”、“锄月馆”、“白履山庄”、“问渔亭”、“望书亭”、“水月亭”等建筑。任桐先生曾为“琴堤水月”题写对联曰:“故乡亦有湖山,都亏几段柳堤锁住烟景;此处正多水月,忽听数声芦笛吹断夕阳。”康有为也曾在此作联:“琴谱茶经,轮换风雅;园花池月,悟彻禅机。”

       琴园现为湖北大学校园所在地。

 

2007年引自湖北大学琴堤水月BBS

  评论这张
 
阅读(425)|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